首页 交流合作 知识园地

解读|上海为什么需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2021-01-06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意见》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上海为什么需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又有哪些?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该如何落实?对此,上海市经信委专家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1.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从上海的实践来看,始终沿着数字化的大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久久为功。

上海数字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2011-2013年,首次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战略,制定首个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全国首个光网城市。

二是2014-2016年,出台智慧城市第二个行动计划,单一功能信息系统规模建设,推进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

三是2017年至今,出台“3+3”智慧城市建设若干意见,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应用融合创新。

城市治理体系持续完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公安、城市管理网格化等一批跨部门跨层级系统平台建成,打响全国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品牌。

数字经济活力迸发,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全国领先;

数字基础设施领跑全国,率先建成“双千兆第一城”(5G室外基站超3.1万个);

应用场景加速构建,围绕医教养、文体旅等重点领域,创新“揭榜挂帅”市场化机制,打造了一批应用场景。202011月,上海从350个国际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个获得“世界智慧城市大奖”的国内城市。这些都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什么需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这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尤其对于上海而言,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从而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因此,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研判发展大势、对标国际最高水准,深入分析本市瓶颈问题后,作出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

3.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上海始终高度重视数字化在法治、伦理、规则等方面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加强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积极探索推动数字时代社会管理规则的重构

一方面,深入落实“管行业也要管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新要求,逐步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变革。实施包容审慎、支持创新的监管制度,探索试点监管沙箱等创新支持机制,着力消除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性门槛,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全面审视数字化发展的法治问题,推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数字规则,强化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保护力度。开展伦理道德等社会规则研究和风险防范干预。加强数据、系统、网络、产品、安全等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加快构建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同时,也在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4.数字城市的关键词

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底座是数字城市的关键词。

数字城市应该是数据驱动的,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是

技术赋能的,要以数字新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是底座支撑的,要以数字底座为城市复杂巨系统筑基赋能,统一技术语言、统一业务语言、统一逻辑架构、统一知识基座。

上海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内涵要求是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所以,“数字城市”是城市整体迈向数字时代,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城市管理的手段、模式、理念深刻变革,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

5.经济数字化转型工作基础,以及如何落实意见

经济发展是城市的核心功能,经济数字化转型也是上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目前,上海企业占据全国网络文学90%的市场份额、全国本地生活服务70%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三方支付60%的市场份额,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

此外,还有一些数据,比如上海提出打造全球电竞之都,上海企业占据全国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0%;从增速看,2020年上海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营收逆势增长6.5%,在线新经济全年营收增速12%;从硬核数字产业发展看,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1100家,规上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从产业数字化进程看,上海建成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94家国家和市级智能工厂。

上海将继续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五型经济”发展。

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一是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建立跨地域科技资源的协作网络,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

三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革命”,化解复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数字化的关键。

四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比如,着力推动国际数据港建设布局、打造工业互联网行业标杆平台、优化数字供应链、建设智能示范工厂、建设数字贸易会展合作平台、数据赋能普惠金融、数字人民币试点、数字内容生产与设计、口岸便利化、科创数字化能级提升等重大场景建设。

6.生活数字化转型工作基础,以及如何落实意见

目前,上海市区两级医疗间医学影像和报告互联互认覆盖率97%。长三角三省一市所有41个城市均已实现异地门诊直接结算的互联互通,截至20201130日,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102家,累计结算257.86万人次。(此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上海及时推出“随申码”服务,通过大数据赋能,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随申码”累计使用次数超19亿次,用码人数超4000万人。本市“随申码”起源于疫情,但应用不局限于疫情防控。“随申码”作为真实、有效的电子身份凭证,通过连接线上、线下用户场景,开启用户海量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够为市民办理政务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开展社会活动提供权威、个性、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

城市是生命体,要让城市更有温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创新生态圈。上海将着重从企业市民和城市运行高频急难的问题难点中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形成“揭榜挂帅”的建设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

比如,打造30分钟就医服务、30秒入住酒店、为老服务“一键通”、停车服务“随心约”、出行即服务平台等便民示范应用。

7.治理数字化转型工作基础,以及如何落实意见

目前,“一网通办”接入事项超过2000个,其中超过80%具备全程网办能力,累计办件量超过6000万件;移动端“随申办”平均月活超1000万。

“一网统管”系统已整合接入了公共安全、绿化市容、卫生健康、气象、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100多项基础数据,同时依托80万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防汛应急处置”、“客流监测分析”、“套牌车核查”等一系列智能化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从预警到处置的闭环管理。

上海将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深化两个一网融合,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牛鼻子工程,实现政务服务从“能用”向“好用”转变,加快法治、公安、应急、公用设施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数字赋能多元化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群团组织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底座赋能,推动政府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践行“整体政府”服务理念,以数据为基础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

比如深化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推进12345城市运行市民感知平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等。

8.未来展望,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期待,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数字化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数字生活成为新风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活服务生态,形成人人享有更具品质、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范式。治理能力全面跃升,数字规则更加完备,数据要素高效流动,形成引领全国的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

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